宝钢股份副总经理王静表示,宝钢股份目前的战略是“一体两翼”,一体就是钢铁做强,两翼就是电子商务和IT业务。“钢铁方面我们把自己的战略市场识别出来,汽车是我们核心的战略市场,在这个核心的市场就要进行深入的耕耘,包括客户和消费者两方面的耕耘。”
王静称,“这次来参加车展,希望宝钢跟消费者能建立起联系。宝钢是卖汽车板的,消费者要买汽车,汽车跟宝钢是有关联的,消费者要有这种联想,过去并没有这种概念。”
宝钢股份有这种扩大耕耘范围的野心并不奇怪。目前,宝钢股份汽车板的市场占有率为50%。这意味着,2014年中国制造的2372万辆汽车中,有一半钢材由宝钢股份生产。
另外,伴随湛江项目今年的投产,宝钢汽车板的产能瓶颈将会突破。王静表示,“虽然汽车市场增速在放缓,但总量3000万辆这个目标我认为是可以实现的。”除汽车市场增速放缓以外,宝钢股份还将面临汽车板供应商增多的威胁,“未来汽车板的竞争肯定会越来越大,我们的策略就是50%的市场份额,市场增长,我们放量就增长,市场下来,我们放量就下去,维护市场的秩序。”
守住50%市场份额的底气,或许大部分正来源于湛江项目的即将投产。有业内人士对笔者表示,宝钢股份湛江项目的吨钢成本比上海钢厂至少将减少200元左右,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。
王静对上述成本优势的具体数字表示不便透露,但她表示,“湛江有非常优良的港口,吃水非常深,铁矿石的大船可以一次性到港卸载,这样铁矿石的成本会比较低。第二点,我们选择南方,南方没有大型的钢厂,但它优势制造非常集中的基地,也是汽车消费非常集中的地方,这样就非常接近客户,运输成本就会很低。”
除上述两大竞争优势,湛江本地的劳动力成本也相对降低。“另外,我们一厂管一厂的管理模式,使得它的运营成本比较低,因为它没有研发人员,没有销售人员,这边都给它一体化了”。
当然,作为钢铁行业的巨头,宝钢显然并不甘心“憋屈”只做汽车行业的汽车板供应商。通过EVI(Early Vendor Involvement,供应商的早期介入)三年多、几十个项目的运行,宝钢股份在汽车产品开发环节的深度介入已颇有成效。
王静介绍,“EVI是我们在技术营销方面的一个创新。通过早期介入,把客户对安全的需要,引入到材料设计当中,把客户的成本需要,引入到材料的推荐当中,把客户对车型本身可制造性的一些要求,纳入到材料的组合设计当中,以及思考如何去优化客户在整个供应链中材料利用率等方面的成本。”
然而,即使贵为中国钢铁行业的“高大上”,宝钢股份也并不认为自己能像外界所说可以“安然过冬”。王静对笔者坦言,“钢铁行业目前确实处于‘严冬’,宝钢股份也要努力去应对很多挑战,去应对这样一个长期的危机。”
在王静看来,钢铁企业不能不发展,“你在这里守着是过不去的,但你的发展一定要选准方向、项目和市场”。 另外,钢铁企业对现金流的风险控制一定要有高度的认识,“宝钢总体控制得还是非常不错的,现在行业的资产负债率要到70%,但我们的资产负债率是46%,显然就比较有应对的资金‘血液’。很多企业它最后不是因为没有客户没有需求了,而是它资金链断了。除上述战略层面上的把控,在操作层面上,王静认为钢铁企业需要“对自身竞争力的全面提升”。